余宏杰
     
  • 个人简历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主任,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副院长。

    个人邮箱:yhj@fudan.edu.cn

    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余宏杰于1994年加入辽宁省疾控中心从事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的监测和消除工作。2001-2003年,参加中国疾控中心举办的首期“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2006年,担任中国疾控中心疾控应急办副主任,2012年,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处长。2010-2011年,在亚特兰大美国疾控中心任客座研究员。

  •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新发传染病和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

    主要研究领域: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是针对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我国人民健康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禽流感、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狂犬病、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病等,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主要开展以下研究:

    1.病人驱动的床旁临床和基础研究

    从人群和患者个体水平两个维度,开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群健康交叉的病人驱动的床旁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病毒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宿主和病原遗传学等多个学科,开展重要病原体变异变迁机制和分子进化规律的研究,在分子、蛋白、细胞和宿主动物水平上开展重要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重点进行病原体感染机制和宿主免疫应答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以加深对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危险因素、病程、感染与免疫应答机制、发病机制、结局和治疗效果等科学问题的认识。

    2.传播动力学研究

    采用流行病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理论物理学、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人口学、社会网络、行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构建和应用数学模型,对感染性疾病暴发和流行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建模和模拟仿真,以阐明其传播动力学参数,模拟和预测其传播和演变过程,评估潜在干预措施的效果和经济学影响。

    3.空间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人口动态理论、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空间统计和生态位模型等技术,研究人类、动物、疾病(病原体)、媒介、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相互作用关系,估计疾病负担,预测其发病风险,绘制风险分布地图,阐明感染性疾病的时间、空间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基于证据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4.改变政策驱动的疫苗研究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以改变政策为导向的研究,包括疾病负担评估,疫苗免疫原性、效力、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疫苗接种项目的成本效果分析、预算影响分析及疫苗需求预测等,促进新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并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免疫政策。

    5.经典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监测、生态学研究了解不同人群中疾病分布的差异;开展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效果。

  • 重要学术贡献

    长期从事新发传染病和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研究。近年来,主要针对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我国人民健康的新发、重大传染病(如:新冠肺炎、禽流感、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紧密结合国家防控一线的重大需求,从公共卫生群体健康出发,凝练和发掘科学问题。


    综合运用经典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宿主和病原遗传学、卫生经济学、现代统计学、地理信息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在新冠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流行病学参数、疾病负担、干预措施和临床管理的评价、病原体感染机制和宿主免疫应答机制,以及疫苗的效力、效果、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公共卫生政策,支持新发、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决策。


    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英文论文>200篇,IF计2,702,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SCI论文137篇,IF合计1,638,其中IF>10为31篇,包括Science 2篇、Lancet 5篇、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篇、BMJ 3篇、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6篇、Lancet Global Health 1篇、Lancet Public Health 1篇、PLoS Medicine 4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5篇、Science Advances 1篇、Nature Human Behaviour 1篇、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1篇;5<IF<10为50篇。22篇同期配发专家述评,18篇以Fast track发表。Google Scholar总引用25,434次,h-index 65;20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ESI热点论文。


  • 荣誉与奖励

    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树兰医学青年奖” 、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上海市科委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并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钟扬式”好党员和复旦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入选科睿唯安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以第九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以第三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以第九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