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个人邮箱:huanggh@fudan.edu.cn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担任国际期刊Virulence和FEMS Yeast Research等杂志编委,并为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mBio和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三十多个国际期刊审稿。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我国和全世界范围内临床上面临的严重问题。本研究团队主要从事人体致病性念珠菌形态发育、致病机理、耐药机理和新药筛选等方面研究。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以通讯作者在Plos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Plos Genetics和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文章。我们的长远目标是揭示念珠菌的致病机理,发掘新靶标基因,研发新型药物,为真菌病的防治开拓新途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念珠菌形态发育和致病性调控网络研究。揭示形态发育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致病性中的作用。
(2)真菌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解析长期共进化中,病原体与宿主及宿主体内其他共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从宿主应答机制和微生物群组的动态变化两个方向入手开展研究。
(3)超级真菌等重要临床病原体的鉴定、耐药机理和防治策略研究。致力于建立临床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定方法,解析真菌耐药性形成机理,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黄广华团队主要从事人体致病性念珠菌形态发育、致病机理、耐药机理和新药筛选等方面研究。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发现白念珠菌形态转换在临床菌株中的普遍性,揭示了形态转换在白念珠菌宿主环境适应、致病性和有性生殖中的重要作用(PLoS Biology, 2013, 2019);在白念珠菌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形态和形态转换系统(PLoS Biology, 2014);发现了调控白念珠菌CO2感应的关键基因,揭示了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机制(Mol. Biol. Cell, 2012;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13, 2015, 2017)。近年来,在多重耐药性“超级真菌”耳念珠菌感染机理及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以通讯作者在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和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水平文章,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杂志和Faculty of 1000 网站多次介绍和评论过这些文章。
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并在终期评估中获得“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3)”和“杰出青年基金(2016)”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