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兼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市长顾问、上海浦东新区卫生发展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医疗卫生改革与社会保障、贫困救助等政策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与评估领域
2.贫困救助与医疗保障研究领域
近年来主持并完成WHO、UHPP、世界银行及国家级、省部级等系列研究项目共70余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医改背景下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研究”等,发表《家庭医生制度的模式与机制创新》等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1996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2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4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
基于多年持续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社会保障研究领域深耕,已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获得诸多学术奖励,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一等奖、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研究一等奖等,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具体而言有成绩如下: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与评估领域:
2007年起逐步开展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方案设计与干预实验研究,得到时任上海副市长杨晓渡的肯定,并在上海长宁等区试点后推广到全市。该研究成果获得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三等奖。此后承担医改评估项目10余项,提出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等决策咨询建议,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肯定,受聘为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指导专家,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估专家,应邀参与起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若干指导意见》。
近十年致力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域研究,参与一系列卫健委(原卫生部、卫计委)、药监局、医保局等医疗改革有关责任部门项目。先后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医疗保险》、《中国卫生资源》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改革认识误区的思考》等文章,产生了较大影响。
2.贫困救助与医疗保障研究领域:
长期致力于贫困救助领域研究,2002年主持上海城市贫困医疗救助政策研究,提出要从大病救助转向保障基本医疗,该建议为上海市民政局采纳,并获第五届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二等奖。2006年受民政部委托主持卫生部部际快速决策项目,提出了救助方式需要从事后救助向事前、事中救助转变,得到时任民政部常务副部长、现任部长李立国高度肯定,试点后在全国推广。2010年起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医改背景下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并先后承担《上海市城职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个人负担状况研究》、《社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上海市城镇职工医保门诊待遇调整可行性研究》等项目15项,发表《社区卫生服务与医保联动的政策成效—上海长宁的经验与启示》等有影响力的文章。2016年主持《医疗保障助推精准扶贫研究》,提出医疗保障助推精准扶贫“三精准、四联动”实施方案,并实践。方案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批示“鼓励探索”,国家扶贫办刘永富主任8个连续跟踪性批示,国家卫建委黄贺顺副主任批示。研究成果获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奖二等奖。
长期关注政策研究成果在决策咨询中的应用转化。一是,多数研究转化并成为上海市医改主要政策文件,如,医疗卫生方面的《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沪府发〔2011〕18号文、医疗保障方面的《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沪府发〔2013〕8号文等。二是,服务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完成如《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标准研究》,形成可以落地应用的医用耗材编码规则、赋码规则、维护机制、管理办法,成果于2019年向社会公布并全国应用。
1.202002项目《医疗保障助推精准扶贫项目——“三精准、四方联动”破解“因病致贫”问题》荣获第十二届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奖二等奖
2. 202004项目《浦东新区医疗服务体系空间匹配与绩效指数研究》荣获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201809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创刊十周年优秀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