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现任领导
愿景使命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上海传染病论坛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
重大传染病病原学和生物安全研究及技术转化
重大传染病临床试验和诊治
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大数据与预警预测研究
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防控策略和政策研究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生物安全培训基地
新闻中心
要闻聚焦
媒体资讯
通知公告
技术平台
平台介绍
公共仪器
人才招聘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上海传染病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姜世勃/陆路团队发现GL25E 对 SARS-CoV-2 及其突变体表现出高效...
研究院双聘PI姜世勃/陆路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将抗病毒凝集素GRFT和pan-CoV融合抑制肽EK1相结合,对SARS-CoV-2感染具有高效的抑制活性。在本研究中,旨在设计和构建由GRFT和EK1成分组成的二价蛋白,并评估其对SARS-CoV-2及其突变体以及其他人类冠状病毒(HCoV)感染的抑制活性和作用机制。发现二价蛋白GL25E对SARS-CoV-2及其突变体以及其他HCoV的感染表现出高效和广谱的抑制活性,因此它是进一步开发作为广谱抗HCoV治疗剂和预防剂的有希望的候选药物。并可以预防COVID-19和其他新出现的HCoV疾病。原文引用:Cai,Y.,etal.,AbivalentproteintargetingglycansandHR1domaininspikeproteinpotentlyinhibitedinfectionofSARS-CoV-2andotherhumancoronaviruses.CellBioscience,2021.11(1):p.1-14.
了解更多
双聘PI余宏杰课题组在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结合非药物干预措施防止疫...
了解更多
王乔/陆路/孙蕾/袁正宏团队联合发现超广谱强效的抗新冠病毒全人...
了解更多
余宏杰课题组在新冠肺炎疫苗安全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了解更多
余宏杰课题组在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免疫逃避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免疫逃避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NeutralizingantibodiesagainstSARS-CoV-2variantsinducedbynaturalinfectionorvaccination:asystematicreviewandpooledmeta-analysis”为题,于2021年7月24日在线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SARS-CoV-2变异株的出现在全球引起了高度警惕。WHO先后将4种变异株划分为引起关切的变异株(VariantsofConcern,VOCs),分别是在英国首次发现的Alpha(B.1.1.7)变异株、南非首次发现的Beta(B.1.351)变异株、巴西首次发现的Gamma(P.1)变异株,以及印度首次发现的Delta(B.1.617.2)变异株。与原型株相比,VOCs的传播能力更强,且可不同程度地逃逸宿主的免疫反应。现有研究评估了不同变异株逃逸疫苗和自然感染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能力,但受限于研
了解更多
余宏杰课题组在中国新冠疫苗接种结合非药物干预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近期,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余宏杰课题组在中国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期间能否放松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interventions,NPIs)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Despitevaccination,Chinaneedsnon-pharmaceuticalinterventionstopreventwidespreadoutbreaksofCOVID-19in2021”为题,于6月22日以研究长文(Research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在NatureHumanBehaviour杂志上。2020年春,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了本土新冠肺炎的流行。然而,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仍在持续进展,致使我国长期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成功控制武汉疫情后,由进口冷链食品或物品、境外输入病例等已引起超过16起本土暴发疫情。现阶段,NPIs仍然是控制新冠疫情的主要手段。但NPIs经济代价高、社会影响大,且无法提高人群的整体免疫水平,一旦放松,疫情卷土重来的风险依然很高。疫苗被视为有望终结新冠肺炎大流行
了解更多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1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9
/
9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