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现任领导
愿景使命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上海传染病论坛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
重大传染病病原学和生物安全研究及技术转化
重大传染病临床试验和诊治
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大数据与预警预测研究
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防控策略和政策研究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生物安全培训基地
新闻中心
要闻聚焦
媒体资讯
通知公告
技术平台
平台介绍
公共仪器
人才招聘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上海传染病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Cell子刊 | 王鹏飞等系统研究神州四价疫苗对新冠最新变异株的免...
2023年11月28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联合南京市中医院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内的多个团队于国际微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在线发表题为“Enhanced 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variant BA.2.86 and XBB sub-lineages by a tetravalent COVID-19 vaccine booste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神州细胞研发的四价新冠疫苗SCTV01E作为加强针对30种不同新冠变异株的交叉中和能力及细胞免疫水平。
了解更多
JMV | 姜世勃/陆路/夏帅团队与白俄罗斯科学院团队合作发现小分子...
新冠病毒(SARS-CoV-2) 疫情于2019年底爆发后,大量变异株不断涌现,研发针对保守靶点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是国家重大需求。近期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兼聘PI姜世勃/陆路/夏帅团队联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Alexander V. Tuzikov院士团队首次报道了小分子化合物Navitoclax靶向于冠状病毒保守靶点HR1,从而阻断病毒入侵宿主靶细胞,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JMV, IF=12.7)。SARS-CoV-2的刺突(S)蛋白是一种I型跨膜糖蛋白,在介导病毒融合和进入靶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S蛋白由S1和S2两个亚基组成,S1亚单位负责与受体识别、结合。S2亚基包含七肽重复序列1(HR1)和2(HR2)结构域。受体结合后, HR1和HR2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六螺旋束(6-HB),该结构可巧妙地将病毒膜和细胞膜拉到一起,从而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过程。姜世勃教授团队在先前的研究中,成功揭示冠状病毒HR1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Lancet 2004; Natur
了解更多
BMC Biology︱王乔/袁正宏/陆路团队开展天坛株天花疫苗对预防猴...
近期,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王乔/袁正宏/陆路团队联合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张一小团队在BMC B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Crossreactive antibody response to Monkeypox virus surface proteins in a small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Chinese smallpox vaccination histo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针对猴痘表面蛋白的血清ELISA体系,发现在一小部分接种或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中均存在针对猴痘病毒的交叉反应抗体;另外,通过开展痘苗病毒中和实验,进一步确认了接种天花疫苗天坛株后能诱导血清中和活性。2022年5月起,猴痘(mpox)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一度被世卫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止2023年9月27日,累计造成90618例确诊病例。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针对猴痘的预防与治疗手段。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与天花病毒、
了解更多
PLoS Pathog | 张超课题组在柯萨奇病毒A10与受体相互作用领域取...
柯萨奇病毒A10(CVA10)是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此外,CVA10还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近年来,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报告了多起与CVA10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疫情。然而至今尚无针对CVA10的商业化疫苗或药物。目前关于CVA10病毒吸附、感染和体内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的研究仍非常少。近期,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张超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题为“VP2 residue N142 of coxsackievirus A10 is critical for the interaction with KREMEN1 receptor and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the pathogenicity in mice”的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CVA10的VP2残基N142不仅在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小鼠体内病毒致病力方面也发挥着作用。此外,N142残基被证实是CVA10中和抗体表位中的关键残基。细胞跨膜蛋白KREMEN1被报道是CVA10病毒的主要受体。本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通过筛选对可溶性受体K
了解更多
Cell Discovery | 夏宁邵/袁权/张继明团队合作揭示免疫逃逸对新...
近期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张继明团队和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宁邵教授/袁权教授团队共同合作揭示免疫逃逸对新冠奥密克戎的进化影响,相关成果于8月18日发表于Cell Discovery杂志(2023 IF: 33.5)。回顾Omicron变异株的进化轨迹,在以前的毒株上引入刺突突变是新毒株获得病毒传播适应性优势的有效办法。为了阐明BA.4/5期间氨基酸突变的免疫逃逸作用,研究者们在 BA.4/5 刺突主链上构建了34个具有单氨基酸RBD突变的变体(图1a)。3d-BA.4/5-HCP(三针疫苗接种后BA.4/5突破性感染个体)血清样本和 3d-BA.2-HCP (三针疫苗接种后BA.2突破性感染个体)血清样本用于这些变体的分析。Omicron变异株的进化轨迹研究结果显示:与BA.4/5相比,3d-BA.4/5-HCP对Y449N、K444R/N、V445P和G446V的nAb几何平均滴度(GMT)显着降低,3d-BA.2-HCP对D339H/Y、R346I/T、K444R/N、V445F
了解更多
陆路/姜世勃团队与清华大学何伟团队合作研发的PLpro小分子抑制剂...
2023年8月29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建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陆路/姜世勃团队与清华大学药学院何伟教授等团队联合研发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 简称PLpro)小分子抑制剂HL-21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成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开发的PLpro抑制剂药物。冠状病毒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病原体,通过其主水解酶(Main Protease,简称Mpro或者3CLpro)、 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简称RdRp)和PLpro等关键蛋白协同工作实现病毒复制;针对这些关键蛋白开展的药物研究有助于更好应对冠状病毒反复侵扰人类社会的挑战。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及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帕西洛韦(Paxlovid)分别是RdRp及Mpro的抑制剂世界首个药物,在抵御冠状病毒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PLpro由于其结构的独特性,在国际上一直没有候选药物完成临床前研究。作为不同于Mpro和R
了解更多
EMI | 姜世勃/陆路团队构建含有新冠病毒S2三功能区的重组蛋白作...
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感染在过去二十年严重影响了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除了三种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SARS-CoV、SARS-CoV-2和MERS-CoV),普通冠状病毒(HCoV-OC43,HCoV-229E,HCoV-NL63,HCoV-HKU1)感染机体也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然而,目前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和疫苗较为缺乏。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近期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姜世勃/陆路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merging MicrobesInfection(EMI, IF=13.2)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的研究论文。新冠病毒S蛋白由S1和S2两个亚基组成,S2亚基含有fusion peptide (FP), heptad repeat 1 (HR1), central helix (CH), connector domain (CD), stem helix (SH), heptad repeat 2 (HR2)和transmembrane anchor (TM)等功能域
了解更多
JMV | 张继明团队发表对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研究:二次感染较初次感...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继明团队在国际医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简称JMV)发表题为《关于上海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的多中心队列研究》的论文。该多中心研究由华山医院、仁济医院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共同参与,对上海市2022年3月至5月爆发的奥秘克戎BA.2疫情中首次感染新冠的近九百名住院隔离患者进行了长达十个月的随访,发现二次感染的比例高达16.5%,二次感染发生率达0.66人/1000人·天,且二次感染的严重程度较初次感染显著减轻。尽管新冠已被WHO宣布退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新冠的重复感染人数仍在不断上升,并呈现周期性高峰,给社会经济发展、医疗资源供给等带来挑战。现有的新冠重复感染的研究主要由欧美科学家发起,缺乏中国新冠二次感染的队列研究。张继明团队的研究为上海的二次感染情况提供了临床证据。上海的二次感染队列提示较高的二次感染率2022年3月至5月期间在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仁济医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住院的1217名新冠感染者被联系参与该项研究,最终897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在897名接受随访的感染者中,14
了解更多
Cell Discov | 王鹏飞团队详细评估新冠疫苗接种和中国主要几波突...
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极大关注,随着第二波新冠感染浪潮,奥密克戎最新变异株XBB及其衍生毒株已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那么疫苗接种和中国前几波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对奥密克戎最新毒株BQ,CH和XBB等变异株的有效性有多少呢?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联合包括华山医院、南京中医院以及北京佑安医院在内的多个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杂志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题为“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BQ.1.1, CH.1.1, and XBB.1.5 by Breakthrough Infection Sera from Previous and Recent Waves in China”的论文,详细评估了新冠疫苗接种和中国主要几波突破性感染血清对奥密克戎包括BQ.1.1,CH.1.1和XBB.1.5在内的最新突变毒株的有效性。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全面比较了加强针接种个体、Delta突破感染个体、BA.2突破感染个体以及今年初我国防控放开后主要流行病毒株BA.5或BF.7突破性感染的个体血清样本
了解更多
PLoS Pathog | 余宏杰课题组在肠道病毒A71型人源单克隆抗体领域...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EV-A71是导致重症HFMD的主要肠道病毒血清型,3岁以下低龄儿童发病率最高,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结局。既往研究显示,3岁以下儿童病例的EV-A71特异性抗体应答以IgM为主。目前尚无研究报道从低龄儿童中鉴定出EV-A7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也无EV-A71中和性人源IgM抗体的报道。近期,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余宏杰课题组在肠道病毒A71型(EV-A71)人源单克隆抗体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Antibody signatures in hospitalize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patients with acute enterovirus A71 infec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PLOS Pathogens。在本研究中,余宏杰课题组从5名3岁以下EV-A71感染的HFMD病例中鉴定出8个中和抗体,包括2个IgG和6个IgM。分析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发现,EV-A71中和抗体偏好使用IGHV5-51基因,并
了解更多
STTT | 孙蕾/应天雷/吴艳玲合作解析新冠病毒高度保守表位
近几个月以来,BQ.1.1、XBB等具有极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相继出现,使得现有的中和抗体药物几乎全部失效,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大大被削弱,逐渐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变异株。这些事实进一步表明,亟需鉴定新冠病毒表面真正高度保守的抗体表位,从而指导广谱中和抗体和广谱疫苗的研发。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孙蕾课题组和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与吴艳玲课题组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fining a highly conserved cryptic epitope for antibody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variants”的论文,解析了迄今为止最保守的新冠病毒抗体表位,其隐藏于病毒刺突蛋白三聚体内部,在包括BQ.1.1、XBB在内的所有流行突变株中均高度保守。此外,团队还揭示了针对此类表位抗体的作用机制。团队首先测试了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中的双特异性全人源纳米抗体bn03(Cell, 2022)对
了解更多
STTT Highlight | 姜世勃教授点评:当心新冠病毒与MERS-CoV重组...
2023年3月15日,由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的王乔青年研究员(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孙禄加博士研究生(第二作者)、姜世勃教授(通信作者)联合撰写的“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文章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线上发表,题目为:Potential recombination between SARS-CoV-2 and MERS-CoV: Cal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n-CoV vaccines。
了解更多
Cell Reports | 王乔/孙蕾/王宾/陈振国团队利用天然抗体家族从进...
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王乔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宾团队、孙蕾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陈振国团队,与艾棣维欣生物制药组成的科研团队,共同在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Fortuitous Somatic Mutations during Antibody Evolution Endow Broad Neutralization against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XG005单克隆抗体(而不是其家族成员)具有高效广谱的中和活性和强效的小鼠体内治疗效果,并通过结构分析确定了其关键残基位点,阐明了体细胞高频突变对个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具有高效广谱中和活性抗体的重要性。
了解更多
JMV | 张继明教授团队在影响新冠延长感染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期,由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所双聘PI、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继明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IF=20.693)期刊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研究论文展示相关的研究成果。
了解更多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1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