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现任领导
愿景使命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上海传染病论坛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
重大传染病病原学和生物安全研究及技术转化
重大传染病临床试验和诊治
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大数据与预警预测研究
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防控策略和政策研究
人才培养
招生信息
生物安全培训基地
新闻中心
要闻聚焦
媒体资讯
通知公告
技术平台
平台介绍
公共仪器
人才招聘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进展
上海传染病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Nat Commun | 张继明教授团队和余雪平教授/苏智军教授团队在慢加...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慢加亚急性肝衰竭(ACLF)的特点是肝功能急性恶化,伴有器官/系统衰竭,中短期死亡率为50-90%。感染仍然是诱发ACLF的主要原因(约占80-85%),而ACLF患者亦容易出现各种感染。频繁的感染可导致肝功能加速恶化,增加ACLF死亡风险。然而,ACLF患者易发感染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2024年2月28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兼聘PI、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继明教授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余雪平教授/苏智军教授团队共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联合发表题为“BTLA contributes to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through CD4+ T-cell exhaus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HBV-ACLF持续的高炎症反应通过诱导免疫检查点分子BTLA代偿性增加,致使CD4+T细胞免疫耗竭,而无法及时清除病原体继发感染的免疫学机制。HBV-ACLF的发生是由于初始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细胞因子风暴,随后由于代偿性免疫抑制细胞
了解更多
NSMB | 孙蕾/陈振国等团队揭示CRL3 E3泛素复合物底物招募及催化...
2024年2月8号,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兼聘PI、复旦大学孙蕾研究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Bruce Beutler院士、复旦大学陈振国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题为Dynamic molecular architecture and substrate recruitment of cullin3–RING E3 ligase CRL3KBTBD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KBTBD2特异性招募p85α蛋白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CRL3KBTBD2调控底物p85α蛋白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特征。
了解更多
JVI | 张继明教授团队和谢幼华教授团队在乙肝病毒同宿主相互作用...
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兼聘PI、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继明教授团队与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兼聘PI、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谢幼华教授团队合作,在病毒学权威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名为“Intrahepatic homeobox protein MSX-1 is a novel host restriction factor of hepatitis B viru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肝内MSX1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宿主限制因子,可显著抑制HBV转录,进而降低HBV病毒复制与表达水平,或可成为慢乙肝潜在的治疗靶点。HBV属嗜肝病毒科,含有松弛环状部分双链DNA,其慢性感染可增加肝硬化、肝癌等严重肝病的发病风险,造成了沉重的卫生经济负担。目前HBV与宿主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揭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抗病毒靶点的研发。本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HBV宿主限制因子MSX1,可显著抑制病毒复制、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MSX1在转染系统中抑制病毒复制、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由于MSX1抑制病毒RNA的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进一步探究MSX1对HB
了解更多
Cell Discovery |王鹏飞/孙蕾/朱轩/曹志伟团队在序贯疫苗接种者...
中和抗体是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血清学特性转变,早期研发的中和抗体往往在临床试验完成前就被新发变异株逃逸,引发保护效果降低或失效,抗体药物的研发速度往往赶不上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因此,在新冠病毒继续演变的背景下,广谱型抗体的发现和机制研究十分重要。2024年2月6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孙蕾团队、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朱轩团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曹志伟团队等合作完成的广谱抗沙贝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论文-《Potent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becoviruses induced by sequential COVID-19 vaccination》在Nature子刊《Cell Discovery》(IF:33.5)正式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从仅接种新冠疫苗的健康者体内能够成功分离出多个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揭示了新冠疫苗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新冠突变株和其他泛沙贝病毒的广谱中和抗体。本项目研究选取了一个接受特殊五针疫苗接种、具有广谱中和能力的个体,
了解更多
姜世勃/陆路/王欣玲: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进化为BA.2.86及JN....
今年1月9日, 复旦大学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基础医学院的姜世勃教授收到Cell子刊Trends in Immunology(中科院1区,IF=16.8)编辑的邮件,邀请他们写一篇2,000字以内的文章,点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刘善虑教授和德国哥廷根大学Pöhlmann教授在2024年1月8日发表在Cell有关BA.2.86的两篇研究论文和昌平国家实验室曹云龙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圭教授最近发表在Lancet Inf Dis有关JN.1的两篇研究论文。姜世勃/陆路/王欣玲在1月10日完成论文并投稿,1月11日收到编辑的修改意见,1月12日投回修改稿,文章在当天被接受,并在1月31日上线,为该杂志编辑超高的工作效率点赞!新冠病毒一直在不断地变异,导致新冠疫情绵延不断。例如,2022年在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变体XBB,其刺突(S)蛋白中出现40多个氨基酸突变,使得此前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几乎完全失效,迫使该变异株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因此XBB被人们称为“地狱犬”。2023年7月,一个新的奥秘克戎亚变体BA.2.86在丹麦和以色列出现,三
了解更多
BIOMED PHARMACOTHER ∣范小勇/胡志东团队发表天然产物在抗结核宿...
结核病(TB)是单一传染源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报告,2022 年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结核病的发病人数达 1060 万,死亡人数达 130 万。然而,现有药物存在疗效差、价格高、毒性大和交叉耐药性等缺点,导致疗程长和患者依从性差。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包括贝达喹啉、利奈唑胺和普托马尼在内的几种新型抗生素已被批准用于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但对这些药物耐药的Mtb变异菌株已被发现。新药的开发和临床验证周期长达数年,而耐药菌的出现通常发生在新抗结核药物上市后的几个月内,因此需要改进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方法。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范小勇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胡志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Biomedicine Pharmacotherapy(中科院药学一区)上发表了关于天然产物在抗结核宿主导向疗法中的应用的综述论文“Natural products in anti-tuberculosis host-directed therapy”。鉴于结核病
了解更多
EMI | 范小勇/胡志东团队在结核潜伏感染暴露后预防性疫苗研发取...
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勇/胡志东团队关于靶向结核潜伏感染的新型病毒载体疫苗研发取得突破进展,通过小鼠急性感染模型和潜伏感染模型分别证实了其抗结核感染和发病的免疫保护效力。该研究论文发表于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期刊(中科院传染病学一区,IF=13.2)。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范围内约四分之一人口潜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潜伏感染(LTBI)人群在其一生中,约十分之一人会发病并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2018年的一项临床队列研究表明,LTBI人群每年罹患活动性结核病的概率为未感染人群的8.8倍。2019年,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研究报告认为,针对LTBI人群的免疫干预/治疗可更有效降低结核病传播及其疫情。因此,针对LTBI人群的暴露后预防性疫苗将能够针对潜在的疾病目标人群进行精准干预并有效控制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 范小勇/胡志东团队前期在国际上首次使用仙台病毒作为结核疫苗载体构建了一株包含结核菌急性感染期免疫优势抗原的新型结核疫苗SeV85AB,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该病毒载体结核疫苗通过
了解更多
Cell Discovery | 陆路/姜世勃/夏帅团队揭示新冠变异株BA.2.86的...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陆路/姜世勃/夏帅团队通过对BA.2.86膜融合动力学的分析,揭示了该病毒的膜融合特征。
了解更多
AVR | 孙晓玉团队合作发表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综述
流感病毒是负链RNA病毒,其分类复杂,亚型众多,容易突变。全球每年有15%的人感染季节性流感病毒,其中有25-50万人死亡。不可预测的大流行以及不断爆发的禽流感疫情威胁着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突变毒株、新型重组毒株和耐药性毒株的不断出现对现有疫苗和药物的应用造成威胁。因此,开发有效的广谱抗流感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需求。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孙晓玉青年研究员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孙兵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Antiviral research (IF=10.13)上发表了关于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的综述论文“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combat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单克隆抗体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方面有成功应用。这篇文章系统性梳理了针对流感病毒两种重要表面抗原蛋白,Hemagglutinin (HA)和neuraminidase (NA)的中和抗体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识别位点、中和机制、广谱程度和中和效率)。尤其是重点关注了临床上流感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使用广谱中和抗
了解更多
J Infect | 范小勇/卢水华等团队自主研发新一代尿液LAM床旁检测...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范小勇团队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卢水华/南昌大学熊勇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量子点增强的免疫层析技术(QB-LAMs),通过定量床旁检测尿液中的LAM抗原即可快速诊断结核病。
了解更多
CMI | 郑月娟、王海坤和章海兵团队发现调节性T细胞稳态维持的关...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SCI 1区,IF=24.10)在线发表了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郑月娟所在课题组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王海坤课题组、中国科学院章海兵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RIPK1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Regulatory T Cell Homeostasis by Inhibiting both RIPK3 and FADD-Mediated Cell Death”
了解更多
Aggregate | 范小勇团队等合作:具有“紧凑-离散”空间排列的“...
近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范小勇团队与南昌大学熊勇华、黄小林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具有“紧凑-离散”空间排列的“荧光@磁”核-壳纳米结构FMNs合成新策略,研究论文以“Rearranging fluorescence-magneto spatiality for ‘win-win’ dual functions to enhance point-of-care diagnosis”为题发表于Aggregate期刊。荧光磁性纳米材料(Fluorescent-magneto nanomaterials, FMNs)因具有荧光材料的高灵敏性以及磁性材料的磁控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医学成像、信息解码、环境治理以及纳米机器人操控等领域。在常规策略中,FMNs材料是将荧光物质负载在磁性材料表面制备得到典型的“磁@荧光”核壳结构。该类材料为了获得较强的发光特性,需要负载较多的荧光物质,而过厚的荧光层会对内部磁核造成严重的磁屏蔽效应,因此增大磁性组分的负载成为保持FMNs优异磁性的必要条件。然而,磁性材料在紫外-可见区的宽吸收会与荧光物质的激发/发射光谱重叠,过量负载磁性组分必将导致严重
了解更多
Journal of Virology | 张超课题组全面鉴定了肠道病毒D68的中和...
近期,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张超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four neutralizing antigenic sites on the enterovirus D68 capsid”的论文。该研究首次全面鉴定并比较了EV-D68原型株和临床株病毒衣壳上的中和性抗原位点。
了解更多
STTT | BA.2.86虽然面目狰狞,但并非凶禽猛兽
2022年一种被称之为“地狱犬”的新型奥密克戎毒株XBB在全球蔓延,其S蛋白与原始毒株相比有40多个氨基酸位点突变,从而造成此前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失效。今年7月,另一种新型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在丹麦和以色列出现,并在全球多个国家现身。与XBB.1.5相比,BA.2.86变异株S蛋白有30多个不同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图1,红色标示)。因此,人们惊呼一种可能比“地狱犬”更加凶猛的奇禽怪兽问世了。图1. BA.2.86变异株S蛋白突变位点比较2023年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的姜世勃/王欣玲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 39.3)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文章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 BA.2.86: limited potential for global spread”。文章首先总结了最近发表在Nature和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指出BA.2.86存
了解更多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11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8
跳转到